畅销书作家。他因著作《 The First 20 Hours:How to Learn Anything Fast 》而为人熟知。他在演讲中提出了“ 20 小时定律”,并认为 20 小时足以对任何技能上手。
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,变化太快,有时候都反映不过来,有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:
如何做好工作?
怎样赚更多的钱?
怎样做好父母?
怎样教育好小孩?
如果过好这一生,生命的意义是什么?
日常的工作已经忙的不可开交。我们看起来没有空闲的时间,也许你会说这是真的,我真的没有时间,没有时间做喜欢做的事情,没有时间去完成一次自己想了很久的旅行,更没有时间去学习新知识。
也许你有听过一万小时定律,说的是学习一项新的技能需要一万个小时,但是真的是这样吗?
一万小时只是给我们一个粗略的概念,一万小时是一份五年全职职工工作的时间,我们都有过学习新东西的经历,根本没有花那么长时间,一万小时定律与我们的经历不相符,为什么?
一万小时定律源自于专家级的研究,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 安德斯埃里克松是一万小时定律的创始者,他通过研究专业运动员,世界级音乐家,国际象棋大师而得出的结论;这些人都在非凡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,他想搞清楚达到这些领域的顶尖需要多长时间。他发现越长时间基础的训练,花费时间越多,做的 就越好,都大约花费一万小时去练习。
那么从开始接触一窍不通到了解它掌握的还不错,需要多少时间?
20小时,你在想学的技能上投入20个小时专心练习,你肯定会被自己吓到,惊讶自己的进步。
累计20小时并不难,但这个方法有个前提,不能浑浑噩噩的过20个小时,要专注有效的练习,保证这20个小时尽可能的有效。
首先、解析技能
决定好你在学会这项技能后,想要做什么,然后仔细研究这项技能,将它分解为若干小碎片;被分解的越彻底,就越容易做决定,那部分能帮我达成所愿,就优先学习,首要的技能优先学习。
第二、掌握足够的知识,自我矫正
决定好学习的方向,找到三至5钟学习资源,但不要用这些资源来拖延练习,比如我要学习编程,找20本书,我看完这20本书就学会了,这就是拖延,你要学习的仅仅是用足够的知识来进行实际编程。
第三、清除学习中的障碍
清除令你分心的事物、电视、网络等;
第四、至少练习20小时
大部分技能都有挫折障碍,存在从一无所知到了解的过程,这让人很有挫败感,我们都不想觉得自己笨,感觉自己笨,就是专心学习的障碍之一,无论你想做什么,决定专心的投入至少20小时,你就能跨越起初的挫败感,加上长时间的练习,你终究会有收获。
你想做任何事情,学习新事物的障碍不是智力因素,也不是你学习一大堆技巧的过程,主要障碍来源于我们的情感,恐慌,觉得自己笨让人感觉不舒服;
投入20小时至任何事,任何事,你想学什么,想学一门语言,想学烹饪,想学画画,什么吸引你,又是什么让你兴奋,开始去做吧,只需要20个小时。